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零七章 斗彩天字罐

作者:冷剑字数:2278更新时间:2021-04-17 21:45:44
  青铜器的知识,囊括很广。
  这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包含的东西文化,十分广阔。
  单凭三言两语,不可能说得完的。
  所以,只是简单地概述,并针对其中要点,略作详述罢了。
  其他相关的,还有诸多研究资料,文献累积。
  但是,那样的东西,不可能真的讲解出来,并曝光于世。
  所以,两国交流,都有所保留。
  一场针对青铜器的阐述,在一阵沉默中,宣告结束。
  故宫培训班的成员讲述得很详细,相关的知识,几乎事无巨细,没有纰漏。
  所剩下的东西,要么无关紧要,要么不可言明。
  所以,日国方面只得终结了这场理论交流。
  三个回合的交流,各有表现,都算是极佳的。
  不言胜负,但终归中国方面,没有丢失颜面,暂时没被日国打压下去。
  稍作歇息,开始了第二轮的实物鉴赏。
  日国使团宣布了规则。
  这轮实物鉴赏,依旧分作三个回合。
  每回合一件文物,双方针对文物,展开相关知识的阐述和辩论。
  谁说的更详细,更让人信服,则获得赢面。
  说白了,算是‘斗宝’。
  依照规矩,日国方面出两件文物,中国可以选择一件文物参与。
  了解了大致规则,日国使团便呈上了第一件文物。
  当密码箱打开之后,唐顺看到内部的文物,不由眉色一挑。
  这居然是一件斗彩。
  并且,是其中极具研究价值,且十分珍贵的的‘天字罐’。
  天字罐是成化的首创,属于斗彩品种之一。
  其胎体轻薄,直口,短颈,丰肩,腹以下略收,广底,圈足,底部用青花楷书“天”字,并因此而得名。
  天字罐在古代就十分珍贵,并深受人重视。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养心殿造办处给督陶官唐英发了一个缺釉的成化斗彩天字罐。
  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他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
  隔了几个月,唐英重新做了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了乾隆。
  并写下如下的奏折:“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谨奏。”
  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了一个:“览”。
  现目前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成化斗彩天字罐只有12只,主要收藏在燕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各大博物馆。
  其数量之少,都不及馆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由此可见,斗彩天字罐的稀缺。
  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研究价值,都是极高的。
  日国这次居然带来这样一件宝贝,不可谓手笔不小。
  要知道,2014年的时候,一只成化多彩鸡缸杯的拍卖价,突破了2.8亿港元的。
  看到这只天字罐的时候,不只是唐顺,即便是颜知礼,董春华这些老古董,都是微微讶然。
  但日国使团却是十分平静,显得很不以为意。
  揭开红绸,日国使团负责人便是淡然笑道:“斗彩是贵国古代瓷器之最,在世界之中,都是享誉盛名。”
  “这次特地带来一件斗彩,希望贵国的年轻俊才,能够给我们多多指教,有关斗彩方面的知识。”
  一番话,说得很客气。
  但是眉眼之间挑动的神色,却满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这么贵重的文物都带了过来,恐怕有着炫耀的心思吧?
  唐顺微微挑眉,仔细观摩了一眼,随即看向日国使团问道:“可以上手吗?”
  “可以的!”
  日国使团负责人轻笑道:“不过,一定要注意分寸。你也知道,这种成化斗彩天字罐的价值,是极高的。”
  唐顺看了对方一眼,没有做声,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成化斗彩天字罐,如果是真品的话,确实价值极高。
  英国一家拍卖行,曾在伦敦拍卖过一件天字罐残器,成交价达到了1130万人民币。
  注意!
  这是一件残器,是不完整的修复件。
  其器口颈部被磨平,并且缺少盖件儿。
  这样的天字罐器物,都拍卖到了上千万的天价。
  可想而知,眼前这件完好无损,又有配盖儿的,得值多少钱?
  所以,不怪对方如此小心谨慎,郑重提醒唐顺。
  暗暗地吸了口气,唐顺屏住呼吸,戴好手套,才小心翼翼的上手。
  双手谨慎的捧着天字罐,翻转着反复查看,仔细鉴别。
  周围的培训班成员,都是紧张瞩目,大气都不敢喘息。
  一双双目光,紧紧地盯着唐顺,显得十分的凝重,倍感压抑。
  唐顺反复观察,鉴别了十几分钟,才蹙着眉头,小心翼翼的放回到桌面上。
  “还有需要上手的吗?”
  唐顺看向培训班的成员,询问道。
  一时间,培训班不少成员,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唐顺见状,补充道:“时间有限,所以,我建议,哪些同学对斗彩方面的知识了解详细的,再来上手。”
  这句话,瞬间打消了不少人的念头。
  斗彩虽然广为人知,享誉世界。
  但是,作为考古研究的人物,每个人都不可能对所有文物了如指掌。
  精力有限,每个研究者,都是挑选他所钟意的,喜爱的类别,再去进行发掘研究的。
  有的人负责的青铜器,有的人负责的珐琅彩,有的人负责的青花瓷。
  所以,满场二十位培训班成员,真正研究过斗彩的,其实很少。
  满打满算,只有两位。
  一男一女,都在二十七八岁的样子。
  一位是出自燕京大学,一位出自清华大学。
  二人得到唐顺的示意,再征得日国方面的同意,便是戴好手套,起身上手。
  两人都是很谨慎,看得十分认真专注。
  一番鉴别,二十分钟就过去了。
  二人才恋恋不舍的放下器物,坐了回去。
  “都看好了吧?”
  日国使团负责人询问了声,随即示意道:“如果都没问题的话,那么,这回合可就开始了。”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