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重生九零小媳妇 第259节

作者:果果字数:2783更新时间:2025-07-01 04:25:51
  然而,让刘福林没有想到的是,嫂子脑子里居然会有那么多新奇的想法,居然能有那么多独特的创意。
  可是,当嫂子抬笔在纸上创作的时候,刘福林又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嫂子,不对,不对,你手别抖啊,这条线应该再画直一点,你看你这都成波浪线了。”
  “嫂子,你轻点儿,轻点儿,纸快搓破了。”
  “嫂子,你再轻点儿,再轻点儿,笔尖又要断了,这已经是第三只画笔了。”
  “嫂子,你这画得不对啊,你刚刚不是这么说的啊。”
  让刘福林始料未及的是,嫂子那鬼斧神工的画工,可真是惨不忍睹。
  浪费了一叠白纸后,翠华也彻底放弃了继续与画笔作斗争的想法。
  她把画笔和白纸朝刘福林手里一塞,既然自己没有画画的天赋,还是不要逞强的好。
  动动嘴皮子就好了嘛!
  结果,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翠华无地自容。
  原本在她手里歪七扭八,总是不听话的画笔,一到了刘福林手里就温顺得像只小猫似的。
  那是指哪儿画哪儿,横平竖直,比她不止强上十万八千倍!
  翠华深深的挫败了。
  不过,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一张张衣服款式的设计图在刘福林笔下徐徐诞生。
  任务总算圆满完成!
  当设计图交到吴军手里的时候,吴军对着两人竖起了大拇指。
  他们家可真是卧虎藏龙啊!
  第368章 知识就是力量
  吴军也已经联系好了几家制衣厂,就等刘福林和翠华一起去做最后的定夺。
  原本翠华已经决定自己退居二线,专心做家庭主妇了。
  可是这次的设计图花费了她太多的心思,她必须把它交给适合的人。
  所以,她才向吴军提出要参与制衣厂最后的确定。
  镇子周围的制衣厂规模都不大,机器设备也不成熟。
  所以这次商谈的几个制衣厂,都是政府帮忙牵线搭桥的,其中两个在市里,另外两个在其他市。
  接下来的半个月,三人就在几个市区之间来回穿梭,进行仔细的比对,争取挑选出最适合的那两家。
  最后,三人一致决定,选用临近冷冻厂的制衣厂和临市的那家制衣厂。
  这两家制衣厂属于新兴起来的本地龙头产业,机器都是最新版的。
  翠华看过他们自己生产的成品衣物,无论是裁剪还是做工,都是一流的品质。
  全部都能达到翠华要求的工艺。
  确定了合作对象,接下来签订合同等一系列问题就特别顺利了。
  合同中明确表明,制衣厂是属于代加工,由翠华她们提供兔皮等生产原料。
  翠华她们按件付给制衣厂工钱,而有关衣服款式设计图这些资料,制衣厂必须绝对保密。
  衣服制成成衣后,制衣厂不得仿制,衣服成品也只能由翠华他们独家代理。
  原本如此苛刻的条件,制衣厂也是很犹豫的,可是当看到翠华她们开出来的工钱价格,连最后的那丝不确定也消失了。
  翠华他们开出来的工钱价格是平时的三倍,如此诱人的利润,又不会造成丝毫的库存压力,让制衣厂动了心。
  所以,合同也很快签订了下来。
  合同签订成功后,翠华她们才将设计图纸交给了制衣厂。
  当看到图纸上那些从未见过的衣服款式时,制衣厂的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吴军他们会这么有底气。
  如此新颖潮流的款式,国内还从未出现,这样的衣服又怎么会愁没有出路呢?
  这样的衣服一定会大卖!
  而通过这批订单,他们不仅会有丰厚的资金回报,而且等到吴军他们的衣服打响了名气以后,更多的订单也会接踵而来的。
  所以,这笔买卖他们是只赚不赔!
  由于兔皮比较特殊,需要特别的防腐处理,为此,吴军还专门去请了专业的人来做防腐工作。
  源源不断的兔皮被运进制衣厂,很快,新衣的样板就做了出来。
  有了衣服的样板,在翠华的建议下,吴军首先去请摄影师拍摄了专业的精修图。
  照片拍好以后,刘福林又联系了杂志社,报馆,把所有的衣服全部刊登了上去。
  照片里模特身上的衣服不仅新奇,而且高端大气上档次。
  随着杂志和报纸的推送,皮毛款式的衣服很快风靡整个市场。
  在衣服上市之前,就有了一批狂热的追随者。
  原本翠华是打算先将衣服进行预热,毕竟现在正是炎夏,根本不是适合这种衣服售卖的季节。
  可是,翠华远远低估了女人们对新奇漂亮衣服的热爱之情。
  在顾客们的强烈要求下,吴军不得不将衣服上市的日期提前。
  由于日期提前了,制衣厂只能放下其他的订单,全力赶制吴军的订单。
  终于两个月过后,源源不断的新衣从制衣厂被送了出来。
  新衣被翠华送进了市区的商场进行售卖。
  新衣一进场,立刻被人们抢购一空。
  当有些离得比较远的顾客赶来的时候,连衣服的边儿都没有摸到。
  顾客们悔恨的同时,强烈要求吴军他们加大衣服的供应量。
  好不容易等到下一批衣服上市,一天的时间内,却被再次抢购一空。
  看着新衣如此的受欢迎,吴军深有感触。
  他是真没想到,在大家眼里的废弃兔皮,被这么一加工,居然会如此的受欢迎。
  这,都离不开福林的智慧。
  原来,知识真的可以改变一切!
  这一刻,吴军真切的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突然,一个想法在他心里浮现。
  桃花村及周围几个村子的孩子越来越多,可是村里却一直没有学校。
  孩子们每天天不见亮就要早起,然后步行去镇子附近的学校上课。
  由于周围没有多余的学校,孩子们都集中在一个学校,直接导致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特别多。
  窄小的教室里挤挤挨挨的坐满了学生。
  吴军心想,他是不是应该在村里建一座学校呢?
  反正现在制衣的事也全部交给福林接手了,他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考察。
  说干就干,吴军先来到原来的小学进行考察。
  现在的吴军已经是这镇子周围的大名人了。
  对于吴军的到来,校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吴军到学校的时候,孩子们正在上课。
  学校还是吴军记忆中的样子,只是经过风雨的冲刷,学校变得更加破败了。
  高高的围墙上有些地方已经坍塌了,然后又用其他颜色的砖补上。
  原本雪白的墙壁,变得深深浅浅,满是斑驳的痕迹。
  操场还是原来的泥巴地,原本平坦的操场也因为岁月的冲刷,变得有些坑坑洼洼。
  只有记忆中那些他们亲手种下的树苗,现在居然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数木郁郁葱葱的把操场围了一圈,给孩子们投下一片阴凉的天地。
  听着从教室里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吴军默默的走到了教室的窗户边。
  窗棂上的油漆大多数都已经脱落了,露出里面木头原本陈旧的颜色。
  有的窗户玻璃也破裂了,不知是谁用胶布小心的粘贴在一起。
  一阵风吹来,窗户左右摆动,好像随时都可能掉落下来一样。
  教室里孩子们的课桌也是斑驳陈旧。
  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孩子,一张课桌居然紧紧的挤了三个孩子。
  然而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却并没有因为这样艰苦的环境而有丝毫的退缩。
  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吴军觉得他有必要为孩子们做些改变。
  吴军心里修建学校的决心更加坚定。
  第369章 住院
  吴军的动作也异常迅速。
  那天考察完学校以后,吴军立马又去镇里找到了政府的领导。
  当吴军提出愿意无偿为村里修建一座学校的时候,再次得到了政府领导的大力表扬。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