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文豪1978 第856节

作者:坐望敬亭字数:3322更新时间:2025-07-12 17:40:33
  翌日下午,林朝阳来恭俭胡同串门,听陶母说起了早上发生的一件事。
  前两天季羡林的有个弟子叫刘波的,突然登门来拜访陶父,还带了一套他公司出版的《传世藏书》,说要送给陶父,但被陶父婉拒了。
  「《传世藏书》?是前几年季伯伯主编的那套书?」
  「是。」
  《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中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全书分经,
  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
  据传一共有3万多卷,计2.76亿字。
  前几年出版之际还曾一度被国内出版界传为佳话,被列入了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售价高达6.8万元,价值不菲。
  「那个刘波我倒是见过,听说这几年生意做得很大。但无功不受禄,他突然上门来送我书,恐怕是有所求,所以我就婉言拒绝了。」
  陶父人老但不糊涂,他跟季羡林关系是不错,但季羡林的弟子也没有理由就这样把几万块钱的东西白送给他的道理。
  他的说法很客气,要是让林朝阳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刘波其人,后世对他有了解的,基本都是因为他跟女星许晴的恋情。
  这人小时候便有「神童」之称,14岁就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四年后又进入湖南中医研究院拿到了硕士文凭。
  1984年,年仅20岁的他成为了北大哲学系的博士研究生,师从季羡林学习东方哲学。
  毕业后,他先是任湖南zz市新闻图片报副总编辑,业余经商却失败了。之后奔赴海南,空降海南特区报主编,兼做客,混的风生水起。
  1992年,苦无突破的他绞尽脑汁,最终想出「惊世绝招」:编纂、出版《传世藏书》。
  这是一项庞大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化工程,全书共123册,收集了我国5000年各门类、各学科的学术经典,堪比明朝的「永乐大典」。
  为了权威与轰动性,刘波还成功说服导师季羡林挂名担任该书的主编。
  《传世藏书》编纂工程启动,确实说明了刘波是有些能耐的人,但他的这种能耐并非一般的商业能力,而在于坑蒙拐骗。
  《传世藏书》的启动资金3000万元是通过银行借贷的,主编是忽悠导师挂名的,这笔钱直至其2003年跑路前夕都没有还上。
  1995年《传世藏书》横空出世,总印10000套,每套市场售价6.8万元。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这套丛书自然是有一定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但从商业角度看,百分之百是不可能赚钱的。
  刘波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鼓捣《传世藏书》压根不是为了卖书,而是为了博名声,玩资本游戏。
  去年他收购了武汉一家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20.91%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诚成文化」。
  然后置入了《传世藏书》,使得诚成文化一下子凭空多出5000多万的账面利润,之后又拿到了少女时尚杂志《希望》的经营权。
  随着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诚成文化名气大增,股价一度涨4倍,为刘波带来了巨额财富。
  当然了,他的这种财富只是纸面上的。
  2003年,刘波涉嫌欠下40亿元的贷款黑洞,负债跑路日本,14年被列入红通名单,17
  年客死于日本。
  如果说八十年代是草莽崛起的野蛮生长时期,那么九十年代就是刘波这一类文化片子横行的时期。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披着知识分子外衣的骗子可不止刘波一个人。
  林朝阳跟陶父说话的时候,陶玉成从外面走进来,听到「刘波」的名字,他接过了话茬。
  「这人之前还约我吃过饭,穿个对襟青布衫,脚證布鞋,开口就是子日、诗云,自翊儒商。」
  「跟你吃过饭?那怎么还单独上门给爸送东西,没拉上你?」
  「那人满口空话,我看不靠谱,吃过那一回饭之后再约我就躲着他了。
  育德胡同有个张作霖的旧宅知道吧?他把那租下来了,对外说是买的,忽悠一帮人夜夜笙歌。」
  陶玉成看着没什么没心眼儿,平时狐朋狗友一堆,但他在燕京文化界混迹二三十年,
  却没有吃过亏,自然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事原则和精明之处的。
  刘波这种大忽悠他见得太多了,又怎么可能轻易被忽悠住。
  「我看着那帮报纸吹捧这个刘波就有意思,也不知道他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有份报纸怎么评价刘波的知道吗?
  新儒商。
  喷喷喷,现在这帮记者啊,为了那点车马费、润笔费,脸都不要了。」
  陶玉成的语气难得刻薄,只因他猜到了刘波刻意结交他和父亲的目的。
  他们陶氏父子都是高校教授不假,但不算是什么学术巨,唯一值得许多人巴结的,
  就是有陶玉书这么个女儿/妹妹。
  要是一些知根知底的朋友,陶玉成也不介意借用妹妹的名头帮个小忙。
  但刘波这人起家就有问题,陶玉成听朋友说,这厮刚毕业时跟银行贷过8000块,到现在还没还呢。
  像这样一号人,他怎么敢深接触?又怎么敢给他资源行方便?
  听着陶玉成的讲述,陶父眉头拧出个「川」字,「燕大怎么出了这么样的人?」
  「瞎,您真当燕大是象牙塔呢?这些年这样的事还少吗?事不发,人家就是文化商人,名师高徒。
  您看着吧,这人正经得招摇几年。」陶玉成笃定道。
  「为什么?」
  「您以为出入他那院子的都是些什么人?—这帮人不完蛋几个,他的事发不了。」
  陶父无奈的摇了摇头,只能感叹世风日下。
  陶父看不惯社会上的这些事,越听心情越不好,林朝阳便换了个话题,问起陶希文上次去周梅家的后续。
  「你大侄子愣是愣了点,不过条件摆在那呢,人家父母能不满意吗?」陶玉成自得了一句。
  又接着说:「小周说是最近准备考英语四级,就不让她分心了,我们打算等五一再安排见个面。爸妈现在出门不方便,到时候正好请小周家里人来燕京玩两天。」
  所谓五一见面,自然是要为小情侣定下婚期了。
  说起来陶希文今年26周岁,正是适婚年龄,可人家小周同志过了年才刚满二十。
  林朝阳恍觉得这场景有点熟悉。
  「小周还挺有上进心。」
  林朝阳指的是周梅考英语四级的事,现在这时候英语考级是对社会开放的。
  「是啊。小周这姑娘哪儿都好,就是学历低了点,她有上进心是好事。
  现在谈恋爱时你侬我侬看不出什么问题,可以后结婚了,要是夫妻俩没有共同话题可是个大问题。」陶父说。
  「要我说啊,回头还是让小周把那个工作辞了。趁着这两年年轻,提高提高自己。」
  「理是这么个理,但这事不能由你们提,得考虑小周的感受。」陶父叮瞩。
  「明白。我看这事可以交给曼婷,她们俩年纪相仿,等熟识了以后可以结个伴。」
  陶父脸色欣慰,没想到一向大咧咧的陶玉成还有这么细心的一面。
  其实这事跟他没关系,而是陶玉墨已经替大侄子考虑好了。
  第661章 拿我当日本人坑?
  赶在开学前,晏晏把几个要好的同学请到了家里,
  都是女同学,林朝阳对此很满意。
  「都喜欢吃什么菜,有什么忌口的,都跟叔叔说一下。」
  林朝阳化身大厨,主打一个宾至如归。
  一群女孩子叽叽喳喳的说了半天,林朝阳一一记下,然后安排人去买菜。
  见晏晏跟几个同学玩的正欢,林朝阳抓住了一个落单的女同学。
  「许佩瑶是吧?你父母可真会取名字。」
  「林叔叔好。」
  名叫许佩瑶的女同学面对林朝阳有些紧张,这可是全国知名的大作家,她都是在书上看到林朝阳的名字。
  「平时都喜欢读什么书?」
  「都是学校推荐读的名著,您的书我也看过,《高山下的花环》《棋圣》《梵高之死》和《入验师》。」
  许佩瑶列举的都是林朝阳作品序列中比较「好读」的作品,结合她这个年纪,已经算是阅读量比较丰富的了。
  见她读过不少自己的作品,林朝阳心头一喜,是书迷,更好办了。
  等菜买回来,林朝阳的「线人」也发展的差不多了。
  他撸胳膊挽袖子,花了两个多小时,使出看家本事置办了八个菜,吃的花季少女们胃口大开,眉开眼笑。
  「吃饭!」
  林朝阳给冬冬夹了口菜,他立马受惊一般慌忙收回了视线。
  林朝阳顺着他刚才看的方向望过去,视线锁定在许佩瑶身上,眉头不禁皱起。
  凭心而论,跟晏晏玩在一起的几个小姐妹,颜值都很耐打,豆蔻年华惹来少年慕艾倒也不奇怪。
  可你小子意志也太不坚定了,前几天不是还围着那个「假小子」转吗?
  荷尔蒙爆棚的小子真是麻烦啊!
  元宵节后,林朝阳新书的创作进度喜人,第三卷已经创作过半,有望在5月份之前完稿。
  这天上午,小六部口胡同来了两位客人,是《当代》的副主编汪兆骞和编辑祝昌盛。
  两人登门,自然是为了林朝阳的新书。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