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穿越当县令 第464节

作者:桃花白茶字数:2338更新时间:2025-07-11 03:44:59
  有用就行,知道不是白做工即可。
  不仅薛明成被叙州百姓鼓舞,疲惫不堪的钦差队伍同样被感染。
  此次来赈灾,不止纪楚薛明成辛苦,手底下的人,哪个睡过好觉。
  可这会看到叙州来的信件,难免觉得宽慰。
  难怎么了。
  难也要继续做下去。
  因为他们做的,是极为正确的事。
  众人还在高兴时,李师爷跟薛明成则看向原化州的来信。
  只顾着感动,把纪楚手里的信给忘了。
  是不是原化州出事?
  说起来,纪楚家乡受灾也很严重,再出什么事,也不觉得奇怪。
  纪楚见他俩的眼神,把信件直接递过去。
  李师爷先一步去看,随后也带了诧异。
  这事竟然跟曲夏州有关。
  “曲夏州筹了一百万两的粮食,直接送到原化州了?!”
  多少?!
  你说多少?!
  曲夏州不仅是百姓捐,还有当地士族们捐,当地数科,以及工业作坊园,再有棉花之乡沾桥县等等。
  发展近十年的曲夏州能凑齐一百万两不奇怪。
  但冲着一个官员凑齐这么多,却是让人震惊的。
  不怪纪楚一直没讲话,他也觉得大为吃惊啊。
  要知道,朝廷也就拿出四百五十万两,还是大家东拼西凑出来的。
  曲夏州民间凑了一百万两,还凑的是粮,不是银子,这区别极大啊。
  毕竟灾年的时候,有钱都很难买到粮食。
  “送到原化州,那完全是冲着你啊。”
  信件上说得也很明白。
  虽说纪大人去了昌河州做官,可曲夏州百姓无不想念他。
  就连他的家乡原化州也备受关注。
  得知纪大人家乡受灾严重,当地百姓自然心急如焚。
  尤其是安丘沾桥两地,第一时间出来要捐粮。
  他们两县从纪大人开始,就有囤粮的习惯,要拿出大批粮食并不算难。
  更别说曲夏州州城,还有纪楚无数同僚,以及无数帮过的百姓,工匠,数科夫子等等。
  有他们在,别说一百万两的粮食了。
  再来一百万两,那也是够的。
  为了防止纪大人婉拒,他们等第一批粮食到原化州之后,还是由原化州官员写来书信。
  原化州官吏惊喜之余,还道:“咱们原化州虽受灾,可都在控制范围内。”
  “本地百姓说,多出来的粮食,可以送到受灾最严重的浩洲跟安济府。”
  虽说这些粮食送过来,也补不上那么大的缺口。
  但有比没有强。
  原化州官员认真计算,以及本地士族也站出来支持党魁纪楚,说是其中七十万两的粮食,可以送到其他地方。
  信件也是请求指示,这些粮食送到哪里比较合适。
  原化州当年被纪楚整治一番,之后纪楚便是实际的党魁。
  要说不沾纪楚的光,那是不可能的。
  这些年但凡原化州的学生去到京城,都会被纪楚好友多加照顾,单这件事,就给帮了很多人。
  更别说有纪大人在,什么滇州棉,什么产量棉籽,甚至想买点先进的农具,都能优先购置。
  再看纪大人年纪轻轻都是东北总督,现在又被任命为钦差,肯定鼎力相助。
  官员们或许是这么考虑的。
  可曲夏州跟原化州百姓想得就很简单了。
  他们跟叙州百姓一样,都懂得知恩图报。
  当年大人帮了他们。
  他们就要帮回去,能尽一点绵薄之力就成!
  纪楚叹口气,跟薛明成,李师爷对视一眼,三人眼神里都有些感动。
  说实话,他们做这些是为了百姓,也是尽到自己的职责。
  讲一句不求回报,一点也没错。
  这种情况下,有了额外的收获,怎么会让人不感动。
  他们跟百姓之间是有联系的,更是有互动的。
  越是这样,他们就越要对得起百姓。
  尤其是薛明成,本来还垂头丧气的,现在变得动力十足。
  不光为叙州百姓送的粮,还因为这份心。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带着手下出发。
  去宣新府买粮!
  到他的任地去买粮!
  连买带征,就征那些刺头。
  总要把你们吃的,全部吐出来。
  薛明成去买粮。
  纪楚则要去安济府。
  那宣新府刺头都。
  安济府也不例外。
  安家,季家,甚至已经做好对抗的准备。
  纪楚上次当钦差什么样子,他们可是很清楚的。
  唯恐就是下一个曹家。
  不过他们可不会各自为战。
  对纪楚这样的人,必须抱团,就跟宣新府一样。
  薛明成够厉害了吧,只要大家抱团抱得紧,就不会出问题。
  所以纪楚到安济府第一日,当地乡绅豪强前来拜见时,就“焦急”道:“听说纪大人之前的任地曲夏州送了一百万两的粮食过来,这可是大好事啊,运到咱们安济府没有呀。”
  纪楚看着这安老爷的表情,似笑非笑道:“什么意思,不太明白。”
  说着,纪楚看向当地知府。
  今年五十六岁的王知府早就有了白发,现在愁眉苦脸的,更显苦相。
  纪楚身为东北总督,兼管两地,本就是正四品的官职,跟知府一个等级。
  再加上赈灾一事被封为钦差,妥妥的从三品。
  故而自然是安济府知府的上级。
  这知府看见安老爷的时候,忍不住闭上眼。
  看来这人如此嚣张,也不是头一回了。
  知府开口道:“安金良,你不要太过分,纪大人刚到你就在说什么?”
  旱情最严重,人口也最多的安济府,需要的赈灾粮自然极多。
  但朝廷拨款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数,分到安济府的差不多三十五万两。
  这数字看着并不算少,但这里情况最严重,纪楚跟李师爷算过,单这一个安济府,想要把赈灾办好,至少需要二百万两银子。
  如此大的缺口,到底要如何补上?
  各地官吏以及乡绅们心里都有数。
  空出来的这些,基本想让本地士族补全,再加上后续的筹款,应该就差不多了。
  但问题是,谁来补上?
  安济府的安家跟季家可不愿意。
  明摆着要他们掏钱,这谁能高兴?
  安济府知府也说过多次了,多少要出一点的,本地大半土地都在你们手中,你们库房里的存粮比衙门还要多。
  你们不出,谁来出?
  没想到,这事情还没讨论出个结果,纪大人便说,此次赈灾的办公地点就选择安济府。
  此为通知,并非商议。
  按理说最不高兴的,应该是安济府知府,突然来了个监督你工作的顶头上司,谁会高兴。
  但知府其实也还好,最生气的,反而是这安家跟纪家。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