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833节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字数:3156更新时间:2025-07-11 03:20:49
  如今阿三的形势反转,同时南美丶澳洲等地的播种已成定局。
  霎时间,国内外机构对国内棉花和白糖产业的判断就改变了。
  市场预期比想像中好出太多。
  冠农丶亚盛丶新农丶北大荒丶苏垦农发等种植型企业可选择的品种再度打开。
  尤其是以棉花丶甜菜和番茄为主营作物的冠农股份,顿时就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除此之外,冠农丶亚盛等企业和嘉禾还有密切的关系。
  在事件发酵过程中,嘉禾在两个月前就陆续提示阿三农业风险也被媒体报导了出来。
  并且在这次国外打压疆棉的过程,嘉禾牵头成立的jcia表现异常抢眼。
  联盟内的企业纷纷表态支持国产棉花,同时联盟内的纺织和服饰产品品质在近几年明显有了大幅改善。
  一头是天然原料,一头是品牌潮品。
  产业链两端的两个元素看似毫无联系,在jcia体系下,却紧密连成了一体。
  一些产品在用料等方面给人的感觉甚至超出了国际大牌。
  如今外部压力一来,让国潮时尚开始兴起,品牌自信开始上升。
  可以说,国棉品牌助力了国潮时尚的兴起,国棉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然而,即使疆棉品质高丶产量高,但国内高品质棉的供需依旧严重不平衡。
  并且,国内很多纺织企业对疆棉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很多年前。
  疆棉事件更像是催化剂,让国内纺织业重新认识了疆棉,认识了jcia。
  而阿三的产能预减又减轻了外部压力,打开了市场空间。
  两相一结合,作为棉花和甜菜种植的主力企业,冠农和亚盛股份接连大涨。
  几天时间,钱惜文就感觉一切都变了,同事变得和蔼可亲,打招呼的人也变多了。
  「钱哥,猛啊!」
  「还得是钱哥啊,当初我就不该犹豫。」
  「钱哥,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会不会套在半山腰啊!」
  等到下班时,银行的职员朱彦妮也给他打来了电话。
  「钱哥,恭喜啊,最近又大赚了一笔,晚上小妹请你吃饭,还请指点一二。」
  钱惜文欣然接受。
  吃了晚饭,两人还一起去看了电影,但整晚的开销都是由朱彦妮买单,钱惜文一分钱没掏。
  因为他身上就没钱。
  所有钱都投进了股市,身家却在几天内又翻了翻,这一切朱彦妮看得很清楚。
  往后几天,钱惜文和朱彦妮多次约会,并在某一天晚上交流了人生。
  习惯了精打细算,钱惜文对金钱很敏感,那天晚上他细算了一下,和朱彦妮认识后,花的基本是朱彦妮的钱,他有点抠门,基本没在朱彦妮身上花钱。
  因为身上没钱,钱都在股票帐户里,但两人又走到了一起。
  事情好像有点简单,又有点复杂,他是怎麽母胎单身了快三十年的?
  直到多年后,他偶然听到『钱是给女人看的,不是给女人花的』,才恍然大悟。
  三月里,河西走廊开始进入播种季。
  郭阳又开启了下乡巡查,依然是那条熟悉的路线,路过的几个国营农场今年都加大了棉花和甜菜的播种。
  使用的都是天禾的种子,还都是亚盛农垦的土地。
  一时让郭阳不知该说资本市场反应快,还是反应慢。
  反应慢呢,bbc一报导,国内的机构就像闻着味的狼,瞬间把冠农丶新农丶亚盛等股票推向涨停。
  反应快呢,明明这事情嘉禾从两个月就陆续在提了。
  说白了,还是缺乏自信。
  就和服装产业一样,缺乏文化自信丶品牌自信丶产业自信,反应到资本市场,就是缺乏金融自信。
  额……
  以大a的尿性,也确实很难拥有金融自信。
  不过郭阳感觉变化在路上了。
  疆棉事件让国棉品牌走了出来。
  这几年,jcia联盟大量建设高品质棉花生产和加工基地,推广应用国棉jcia标准:好品种+好技术。
  在高品质棉花生产环节实施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加工环节实施『一厂一品』闭环运作模式,做到单品种的单种丶单收丶单轧和单组批,确保jcia高品质棉花的规模化生产。
  最终生产出了一致性好丶含杂棉低丶三丝含量少的高品质原棉。
  经过认证的jcia原棉质量已经全面超越澳棉。
  目前,jcia一共有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50馀个,面积300多万亩,加工基地30多个,年产jcia棉花50馀万吨。
  在jcia棉花举办的拍卖会上,「双30」以上的高品质棉花一出,往往都是加价一抢而空!
  『双30』棉花,指的纤维长度丶比强度两个指标都达到30的棉花。
  也是中高端棉花的重要区分标志。
  棉花也要拍卖?
  没错!
  高品质棉花虽说算不上稀缺品,但绝对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加价抢棉一点也不稀罕。
  而棉花品质差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品种杂乱!
  而jcia之所以能生产出好棉花,关键就在于棉种!
  好棉种让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受益,而首要的一步,是让棉农接受。
  不过,如今的天禾完美的解决了这一步。
  多年的推广,让天禾的棉种在西北大地上年年都会重演相同的场景。
  农民要的是眼见为实。
  天棉20和天杂棉都能给你。
  疆棉事件更是让jcia在棉农群体里家喻户晓,加工好的皮棉能高出数百上千元一吨,往往还是提前被下游企业订走了。
  从酒泉一路到敦煌,郭阳听了太多的财富故事,农民纷纷买了房子,买了小车。
  这样的场景在疆省只会更多。
  在敦煌农场,郭阳又来到了范学军的农场,上次来已经是许多年前了。
  范学军是最早种植天棉20的农户之一,并以此起家,建立了偌大的农庄,餐饮丶住宿,当然也少不了种棉花。
  直到这个春天,范学军都还在种植棉花。
  郭阳喜欢和农户聊天,尤其是范学军这种受益于嘉禾体系的农户,这会让郭阳很有成就感。
  春日里还有些微凉,范学军在庄园外点了炭火,一伙人就这麽坐在路边闲聊。
  旁边就是农田,播种机正在劳作,一趟下来,铺膜丶播种全部完成,打药有无人机,耕地有翻耕机,浇水有滴灌设备,收棉有采棉机,基本上全程实现了机械化。
  「一千多亩只需要雇佣几个人看看地就行了。」
  范学军说:「一点也不累,但是要种好棉花,需要费脑费力,什麽时候该打药丶水肥怎麽配比,必须心中有数。」
  郭阳笑道:「在种棉的农户中,像你一样创新意识强丶懂技术丶会经营的人才是棉花产业的未来。」
  范学军哈哈笑了笑,「在嘉禾的带领下,以后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范学军只是敦煌农场的一个缩影,而敦煌农场也只是亚盛农垦其中一个农场。
  放大到整个西北,这样的农场有千千万万个。
  敦煌的农业生产条件也在改变,作为疏勒河和党河的下游,敦煌的农业生产一直受到水资源的制约。
  近几年来,随着上游的节水休耕,敦煌的农业生产大为改善。
  尤其是来水充足,结合人为的生态治理,让敦煌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少了风沙的侵蚀,多了水源的滋润,又有优质的种子和技术,让敦煌农经作物单产持续走高。
  同时,因为红旗河工程的呼声越来越高,敦煌西湖湿地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到四五月的时候,敦煌西湖湿地水面就已泛起了涟漪,青青绿草冒出了头。
  这一时期,冰雪尚未大规模融化,但疏勒河和党河水仍能流淌到西湖湿地。
  除此之外,祁连山沿着地壳缝隙的潜水也越来越多,在湿地里随处可见各种泉眼。
  等到七八月时,已经不能称之为湿地,或许该称之为『湖』,水草丰美的景象仿佛再现汉唐盛况!
  敦煌西湖湿地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它是怎麽形成的呢?不对,应该是怎麽重返青春?
  许多人开始深究。
  嘉禾投资300亿治理敦煌西湖湿地的项目再一次被提及。
  然而,嘉禾对湿地内的干预并不多,反而是在湿地外做了诸多动作,修筑古河道丶节水休耕丶水源涵养林……在雨季时,疏勒河丶黑河和石羊河流域降水量出现了明显增加,河水奔涌。
  有关部门也放出了数张卫星图。
  图上记录了敦煌西湖的面积变化,湿地面积不断地扩大,又扩大。
  曾经,地壳运动挤压形成的山峰切断了疏勒河流向罗布泊的古道。
  如今,疏勒河古道被嘉禾打通,疏勒河河水再度向前,流进了库木塔格沙漠边缘,勾勒出了一条长长的绿道,绿道的末端,遥遥指向罗布泊。
  看到这几张图时,社会上对红旗河的呼声更高了。
  「近在咫尺啊!」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