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9章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字数:2498更新时间:2025-07-09 10:48:55
  他这哪是搬的儿媳妇的花草呀,明明搬回家的都是一盆盆的巨款。
  老爷子为难了好几天,给儿媳妇钱吧,他没有那么多的家底。
  给儿媳妇送回去吧,他实在是舍不得!
  老太太看他好几天睡不好觉,吃饭都不香了,才知道原由。
  没办法,她既不能夺了老伴的心头好,又不能让儿媳妇吃亏。
  最后老太太偷偷跑到后海,给陈红送了一整套羊脂白玉的首饰。
  其中包括一块玉佛吊坠,一块无事牌,两只白玉手镯和一副水滴状的白玉耳坠。
  这套首饰先不说大师级的制作工艺,只说玉质本身,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极好,状如凝脂。
  而且不知道已经传了多少代,这套首饰都被人盘出包浆了,一看就知道是多少年的传家古玉了。
  像这样品质的羊脂白玉,市面上根本就见不到,说是绝世珍品也不为过。
  陈红被老太太吓了一跳,还以为她查出了什么大病,连她压箱底的最珍贵的嫁妆都要传给她了。
  弄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老爷子从她这搬走的那些花草,老人心里过意不去,给她的补偿。
  别人不知道,只觉得那些花草每一盆都是稀世珍品,价值不菲。
  陈红心里却一点儿不在意,老爷子搬走的都是空间里有复制品的花草,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对老太太拿出来的羊脂白玉首饰,陈红觉得推来推去的也没意思,说实话,她也被迷醉了心智。
  她想,反正早晚是要传给下一代的,老太太现在不给她也会给大嫂。
  既然老太太拿出来了,她只能勉为其难厚着脸皮收下了。再让婆婆拿回去,陈红觉得她肯定会后悔!
  周易妈看到儿媳妇收下了首饰,既有些失落,又有些安心。
  想到自己也没个闺女,好东西早晚要传给两个儿媳妇的。
  据老伴和他的花友们预估,陈红送给老伴的花草总价值可能比这套羊脂玉首饰还要高。
  用自己的心头好,换老伴的心头好也挺值得。这套首饰再好,自己年纪大了,也不戴,放在家里只能压箱底。
  而那些花草,不光老伴喜欢,其实她也喜欢。天天养在跟前,不但赏心悦目,有一些品种,据说放在屋里还能美化空气对人身体好。
  他们老了,对这些身外之物看的轻了,所求也不过是心情好,身体好,能健康的多活几年,陪陪孩子们!
  老太太在陈红家待了一下午,兴致勃勃的跟着儿媳妇学习种菜养花,晚上回家的时候,还带回去半斤空间云雾茶。
  晚上老两口睡不着,实在忍不住诱惑,都九点了还起来偷偷烧水泡茶。
  喝了茶老两口更精神了,折腾了一宿没睡,第二天却整整睡了一天,可把周大哥两口子吓坏了。
  还惊动了周大伯那边,等周大伯带着医生赶到家里,一检查才知道,这老两口是睡过去了。
  他们不但没有疾病,反而身体倍棒,比同年龄的老人要健康的多。
  周父周母被大家闹腾醒了,烦躁的不行。俗话说宁惹醉汉不惹睡汉!
  老两口难得睡的这么香,被人搅了美梦,起床气大的吓人。
  没想到周大伯被大儿子请回家了,他们俩被周大伯好一顿训,连小辈们在旁边都不忌讳了。
  陈红领着孩子也来了老宅,知道都是云雾茶惹的祸,吓得躲进厨房帮大嫂做饭,连面也不敢露了。
  第451章 于洋开学拜师
  周大伯得知周易爸手里有半斤云雾茶,晚上索性不走了。
  不匀给他茶叶,他就赖在老宅不走了。
  周易爸后悔不已,暗暗骂他的好大儿,又庆幸自己的心头好藏在房顶阳台,没被大哥发现。
  晚上一家人大聚餐,陈红和大嫂做了一大桌子菜,吃饱喝足,周大伯从周易爸手里分走了三两茶叶,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怕老两口晚上再闹什么幺蛾子,陈红也带着于洋留宿了。
  一夜无事,第二天陈红回后海收拾了收拾,就躲回家属院了。
  开学了,陈红跟着部队的接送车带着孩子去学校见了老师,办完入学手续,又参观了于洋以后要学习生活的环境。
  部队的孩子们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一顿午饭,还会在学校午休。
  下午放学才会乘坐部队的专车送回家属院。
  也就是说,孩子们一走就是一天,中午家里只剩下陈红一个人。
  开始的一周,陈红天天送走孩子,就在家摆弄花草。
  家里面积不大,被她出出进进几趟,装模作样的往家搬花盆,也把卧室厅堂和阳台都摆放满了。
  家里的窗帘也换了,陈红又自己买回材料重新铺了木地板,连厨房里也贴了地板革。
  看着家里大变样,陈红成就感满满!看,她总算没辱没了木工子女的手艺,木工活干的也不差嘛!
  角角落落实在没啥活干了,陈红变得很无聊。早上起来,趴在窗户上看军人们去上早操,成了她每天的习惯。
  就在她快要闲的长毛的时候,周易终于回家了。
  在家休了个周末,两口子带着于洋去拜访了一位音乐老师,以后于洋开始学习其他的乐器。
  这位老师是音乐学院退休的教授,不管是西洋乐器还是中国古典乐器都有涉猎。
  他尤其擅长钢琴和小提琴,于洋接下来这几年要专攻这两样乐器。
  这位老师轻易不再收徒,周易也是找了周大伯的关系,才说动了人家收下于洋。
  第一次上门,陈红两口子送了重礼。两瓶两斤装的空间蜂蜜,两盒半斤装的海参,两支空间产的人参,两瓶茅台酒。
  另外,陈红还准备了一个盛满红枣、桂圆、莲子、红豆、芹菜和肉的拜师礼盒。
  看到他们一家人这么知礼,董教师特别高兴,还让老伴出去订了一桌菜回来,留他们一家三口吃了午饭。
  席间聊起来,陈红才知道,董教授的儿子也当过兵,不过九七年裁军退下来转业到地方了。
  这是他们一家人的遗憾!
  见到周易这个现役军人,董教授中午喝的很尽兴,只他一个人,就喝了半斤白酒。
  吃完午饭,董教授有了醉意,陈红一家人早早的就告辞了。
  他们走后,到了晚上,董夫人才发现拜师礼盒里还有一个大红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万块钱。
  “老董,这家人还真是讲究,不但送的拜师礼很有诚意,还给包了个两万块钱的红包。
  你说,这钱可不少,咱不能收吧!”
  董教授把每一样礼品都看了一遍,点头说:“这家人为人不错,又是朋友介绍的,别往回退了。
  推来推去的没意思,等那孩子来学习,咱们对他好些,拿他当自己家孩子对待就行了。
  对了,我有一把从法国带回来的小提琴,是我在跳蚤市场捡漏的一把手工制作的好琴,等孩子来了送给他,让他拿着练琴。”
  第二天是周日,周易早早的就把于洋送去了董教授家。
  从此以后,于洋有了一位真正的授业恩师,他跟着董教授一直学习了十年。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